新闻中心 分类>>

自行车王国的重生:共享单车成中国新名片

2024-10-01 11:12:0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1990年夏天,龚莉家唯一的一辆飞达牌26寸女车丢了。这辆车花了120元,通体墨绿,像只翠鸟。几天后,她发现车被人胡乱刷上黄漆锁在附近一栋居民楼的楼道里,靠着钢印号才认出这位老朋友。一家三口雄赳赳气昂昂地把车搬了回去。

  二十多年过去,住在北京的龚莉一家早已用汽车代步,“小翠鸟”很多年前就送给了邻居小孩。倒是龚莉家的女婿在前两年买了辆自行车,说上下班骑一骑挺好。

  龚莉家的故事可谓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。自行车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,“自行车王国”是中国留给世界最深的印象之一。只是,进入21世纪后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,汽车成为中国城镇道路的主角,自行车仿佛变得无足轻重。

  近两年,随着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绿色、共享经济的兴起,“自行车王国”获得了重生,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张新名片。

  今年是自行车诞生两百年。据史料记载,自行车传入中国最早是在19世纪60年代。上海是近代中国自行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。1898年,《申报》刊发文章《脚踏车将来必盛行说》,大胆预言:自行车“必将大兴于中国”。

  然而,自行车在旧中国没能流行,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“不”:不好骑、路不平、买不起。以天津自行车厂前身企业的产品为例,质量差,骑着重,骑起来浑身出汗,被市民戏称为“阿司匹林车”。

  新中国的建立极大激发了天津自行车厂职工的工作热情。在党和政府关怀下,全厂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活动,誓“造新中国一代坚固、耐用、美观、轻快的自行车”。

  “当时,大约20名工人组成研发团队。大家心气很足,没黑没白地凑图纸,不断改良设计。”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、飞鸽集团前副总经理龚孝燕告诉记者,1950年7月5日,10辆样车完工,这是新中国全部国产化的第一批自行车。“这些车子轻便坚固,两个轮子就像翅膀。当时正值世界和平运动,为了表达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热爱,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‘飞鸽’。”

  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品牌“飞鸽”就此诞生,拉开了中国自行车发展史的华美篇章,自行车是中国第一个普及型工业品。飞鸽、永久、凤凰成为三大国产名牌。

  不过,在龚孝燕看来,计划经济时期,自行车还达不到真正的社会需求。改革开放后,民营经济崛起,自行车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,JJB竞技宝官网自行车才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  1981年,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自行车、缝纫机等十种日用机电产品生产。1986年头11个月,全国自行车产量达3229万辆,相当于平均一秒钟不到,就有一辆新自行车出厂。轻便车、女装车、彩色车在城市销售火爆。

  到了80年代末,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自行车王国”。当时人口过千万的北京有800万辆自行车,除去老人孩子,几乎一人一车。高峰时段,东单、南河沿、JJB竞技宝官网西单等路口每小时就有两万多辆自行车通过。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成为当时中国城市的一大独特景观。

 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记得,以前的年轻人想要结婚,手表、自行车和缝纫机这“三大件”可少不了。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一辆永久‘二八’要171元,我每月工资才23元,买车还需要自行车票……”年过五旬的上海市民陈邦伟回忆道。

  许多曾经的小男孩记得,父亲那辆能驮起全家的28寸“老坦克”。学骑车时,他们握着车把,稳着车架,斜着身子,把腿穿过横梁下方的空档,努力去够脚蹬子。

  在汽车尚未普及的年代,自行车使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。它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工具、方便的运输工具,更是当时人们美好生活的象征。

  一大早,孩子坐在爸爸的车上去学校;放学后,少年在小巷里嬉闹,骑着车你追我赶;下班后,妈妈骑车去买菜,匆匆回家;校园里,恋爱中的小伙子风光地蹬着车,后座上的女生一脸娇羞……

  “那是个初夏,天不热,阳光很好,我爸一个漂亮的回旋踢……一脚把我从车后架上踹了下来。”“80后”北京人王先生在一篇微信文章中回忆道,十四五岁时收到妈妈送的一辆天蓝色山地车,自己“表情僵硬但内心却汹涌翻腾”。“我当时只是很简单地谢了谢我妈,然后偷偷找了个地方抹起眼泪来……”

  “我喜欢在北京骑自行车,尤其喜欢北京宽敞的自行车道,JJB竞技宝官网”曾先后在华工作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前驻华代表施贺德告诉记者,“我每天骑车上班,周末跟朋友骑车远游,这不仅让我可以充分地锻炼身体,放松精神,也让我有机会欣赏这座可爱的城市一年四季不同的面孔。”

  在位于美国得州农工大学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内,一张老布什夫妇在前骑车的照片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。

  1974年至1975年,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乔治·布什和妻子芭芭拉经常骑着“飞鸽”牌自行车穿行于北京大街小巷,成为中美关系的一段佳线年,刚刚就任总统的老布什访华,收到的特殊国礼也是两辆“飞鸽”自行车。

  上世纪90年代后,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,出租车、公交车、地铁让通勤越发便捷,逐渐替代了自行车作为主要代步工具的功能。与此同时,自行车的定位也开始转型,添加了运动、健康、休闲等标签。

  2002年,首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举行,迄今举办16届,在促进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同时,也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青海湖畔骑行。

  “太美了,在青藏高原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骑行,就像追着太阳跑。”30岁的石家庄人白晓龙告诉记者,他2007年开始接触变速自行车,“已经骑了十年了。这是一项环保绿色的运动”。

  白晓龙说,以前,他上下班和出行都会选择开车,现在自行车取代了汽车,他的生活从此改变,越来越多朋友也开始接受健康骑行的理念。

 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,20岁的藏族姑娘卡吉措告诉记者,过去,由于各个牧场间距离较远,父辈们一般会骑马出行。随着牧民收入不断提高,汽车、摩托车越来越多。如今,“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子,很多人会选择骑车出行。晚饭后,我们经常骑着车去黄河边上兜风。有时晚霞倒映在黄河里,我们就像在画里游。”

  贵德县副县长樊永萍说,牧民们的理念有了很大变化,随着环湖赛的带动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,骑行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和运动方式。骑着单车逛这座有“高原江南”之称的小镇,也成为了很多游客的选择。

  但在大中城市,骑行环境却变得不那么友好了。许多自行车道被私家车积压、占据,汽车的喇叭声淹没了清脆的自行车铃声,不少骑车人感觉路越来越难骑了。尽管自行车产量持续增长,骑车出行比例却逐年下降。

  施贺德回忆说,当他再次来到北京时,看到马路上挤满了汽车,心里充满了疑惑:“这还是那个‘自行车王国’吗?”

  城市化挤压了骑行空间,但城市化引发的“城市病”也给自行车的重新流行提供了机遇。交通拥堵、空气污染,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自行车的绿色、便捷、实惠。

  “未来某一天,汽车在大城市的发展会走到尽头,因为停车位不足,空气污染,化石燃料也有枯竭的一天,”德国曼海姆科技馆“自行车两百年”展览策划人托马斯·科施说,“自行车是最节能的交通工具,没有比这更实际、简单的出行方式了。”

  2013年,施贺德到世卫组织驻华办事处上任不久,便卖掉了办事处的所有公车,买了一批自行车,鼓励员工乘坐地铁和骑自行车上下班,参加官方活动或出门办事也要绿色出行。他自己更是带头骑车。

  近年来,以杭州、北京等为代表的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始陆续推广公共自行车,划出自行车专用车道。而共享单车的应运而生,更是为化解城市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,也让自行车大军重新出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。

  “过去一两年来,共享单车让人们重新回到了自行车座上。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共享单车方便、平价,”施贺德说,“共享单车的创新让人们重新拥抱更健康、更绿色的生活方式,也有助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城市变成健康城市。”

  “共享单车是中国创造出来的,欧美开始模仿我们。”ofo“小黄车”创始人戴威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,他的“小目标”是到今年年底前实现在20个国家、200座城市总计投放2000万辆共享单车。

  另一家共享单车代表企业摩拜单车已进军新加坡、英国、意大利、荷兰等11个国家。本月21日,德国首都柏林成为摩拜单车在全球开展运营的第200座城市。

  施贺德认为:“共享单车的出现是中国几十年来发展的成果。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创新的新时代,许多创新的想法正在变成产品,提供改善生活品质的更多选择。”

  今年秋天,施贺德准备卸任返回日内瓦。当他骑着摩拜单车停在北京一处路口时,看着身旁的共享单车大军,不禁感叹:“那个熟悉的自行车王国又回来了。”(新华社专特稿)(执笔记者:郑昊宁、胡若愚,参与记者:付光宇、李琳海、何欣荣、郑开君、沈忠浩)

  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邓肯,站在三十多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中,熟练地用手机对着一辆黄色单车扫码,解锁,骑走去地铁站。”中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,积极探索有效的共享单车治理方式,精细化管理正在成为共享单车治理中的重要课题。

  德国政府6日呼吁媒体与政府共享“天堂文件”的内容,以便采取措施打击逃避税行为。

  海外网10月17日电中国“共享经济”在世界范围内风生水起,在全球掀起了“复制”热潮。LimeBike通过对中国共享单车的观察与对美国市场的调查得出结论,通过和政府建立良性互动,共享单车是能建立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模式。

搜索